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读后感

《呼兰河传》读后感:呼兰河的冰下,有溪流在唱歌

2025-03-16 15:36:54 来源:边爪文案网

  读《呼兰河传》时,总想起外婆家褪色的窗棂。那是东北最凛冽的腊月,窗玻璃结满冰花,我趴在炕上看外婆用冻红的手纳鞋底,针脚歪歪扭扭,却总在鞋帮里藏朵布剪的小花。萧红笔下的呼兰河,也是这样的冬天——冻土裂着血口,屋檐垂着冰棱,可总有什么在冰层下涌动,像外婆藏在鞋底的花色,是礼教大火烧不尽的鲜活。

《呼兰河传》读后感:呼兰河的冰下,有溪流在唱歌

  小团圆媳妇被抬进胡家时,辫子上还沾着野甸子的草屑。这个十二岁的丫头,会在井台边看蜻蜓点水,会在灶膛前偷吃烤土豆,却被七八个婆娘按进滚烫的澡盆。她们说"不打不长记性",通红的烙铁在她脊梁上烫出青烟,可当滚烫的热水漫过脖颈时,我分明看见她指尖还攥着从娘家带来的红头绳。那些深夜里的哭号,不是礼教驯化的呜咽,是冻土下蚯蚓拱动的声音,是野火烧不尽的草籽在裂缝里发芽。

  冯歪嘴子的草房最破,窗纸被北风撕成碎旗。他蹲在门槛上给儿子削木陀螺,鼻涕冻成冰碴,却笑出满眶的白气。王大姑娘死后,全城人等着看他抱着俩孩子跳井,可他照样在霜晨月夕挑着担子卖黏糕,破棉袄里裹着嗷嗷待哺的婴儿。呼兰河的冬天太长了,长到人们忘记种子发芽的时辰,可冯歪嘴子知道,只要屋檐下的冰棱开始滴水,冻土就会松开攥紧的拳头。他的黏糕担子吱呀作响,碾碎的不只是冰碴,还有千年不变的冷眼。

  祖父的菜园是整座城的胎记。黄瓜花上的露水,倭瓜藤里的蚂蚱,蝴蝶翅膀沾着的金粉,都在他的大草帽下活着。他教我背"少小离家老大回",却把"乡音无改鬓毛衰"念成"乡音无改冰溜垂"。我们在雪地里烤土豆,黄泥裹着的香气漫过东二道街,惊飞了老杨树上的寒鸦。那些被礼教冻僵的日子里,祖父的菜园是永不封冻的泉眼,让我知道冻土里的根须,始终攥着春天的密码。

  如今重读萧红,忽然懂得她笔下的"荒凉"从来不是死寂。大泥坑陷住过马车,却也养肥了鲫鱼;扎彩铺的童男童女面目狰狞,可糊纸的糨糊里拌着槐花蜜。就像小团圆媳妇咽气前,最后一口米汤里漂着的那粒红豆,是苦水里泡大的甜。呼兰河的人们或许不懂"反抗"这个词,可他们用冻裂的手掌接住雪花,用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裹住啼哭的婴儿,用歪歪扭扭的针脚绣出鞋底的花——这是比任何宣言都更铿锵的活着。

  合上书本时,窗外正落着今冬的初雪。我忽然看见十二岁的萧红,在东二道街的雪地里奔跑,棉鞋踩碎薄冰,辫梢扬起的不只是雪沫,还有整个东北平原不死的春天。那些被礼教烫出的疤痕,终究会变成冻土下的年轮,一圈圈刻着:冰面再厚,也冻不住溪流唱歌的声音。

编辑:文案小达人

相关阅读

《三国演义》纵横谈:历史长河里的永恒棋局
公元二世纪末的中原大地,烽烟如棋子般在棋盘上次第落下。当黄巾军的星火点燃冀州平原,汉室的龙旗在风中撕裂成碎片,历史悄然翻开了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章。这场持续近百年的群雄逐鹿,被后世文人精心打磨

2025-04-03

《三国演义》里的权谋江湖:读史方知世路艰
东汉末年的烽火硝烟中,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博弈悄然拉开帷幕。当我们翻开泛黄的书页,那些金戈铁马的传奇背后,是波谲云诡的权谋江湖。这江湖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直白,却藏着比刀剑更锋利的人心算计,每一步

2025-04-03

《俗世奇人》教会我的事:民间智慧才是生存真章
读冯骥才的《俗世奇人》,总觉得那些清末民初的市井传奇里藏着生存的真义。天津卫的码头街巷间,贩夫走卒、手艺人、奇能异士们用最朴实的智慧,在乱世中活出了别样的风骨。这些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民

2025-03-25

《俗世奇人》这面照妖镜:照出世道与人性的千层浪
冯骥才笔下的天津卫,是一座浮世绘般的城池。青石板路上蒸腾着市井的烟火气,老字号商铺的幌子在风中摇晃,奇人异士的传说在茶馆酒肆间流转。《俗世奇人》恰似一面斑驳的青铜古镜,将清末民初的世道人心

2025-03-25

《呼兰河传》读后感:呼兰河的冰下,有溪流在唱歌
读《呼兰河传》时,总想起外婆家褪色的窗棂。那是东北最凛冽的腊月,窗玻璃结满冰花,我趴在炕上看外婆用冻红的手纳鞋底,针脚歪歪扭扭,却总在鞋帮里藏朵布剪的小花。萧红笔下的呼兰河,也是这样的冬天——

2025-03-16

读《呼兰河传》,看见外婆鬓角的霜与我童年的糖
旧书摊上翻到《呼兰河传》时,樟木箱底的铁皮盒突然在记忆里叮咚作响。那是外婆的糖罐,藏在陪嫁的蓝布衫里,每次掀开都带着胰子味的香。

2025-03-16

《城南旧事》的英子:在时光琥珀里打捞童年
老槐树的年轮里刻着蝉鸣,惠安馆的门环上结着蛛网,这些被岁月摩挲得温润的意象,在林海音的笔下化作永不褪色的琥珀。当我们跟随英子的目光穿过北平城的晨雾,那些细碎的童年片段便从时光深处浮起,如同井

2025-03-07

《城南旧事》里的井窝子:青砖灰瓦间的成长独白
夏日的蝉鸣在老槐树梢震颤时,我总想起英子家斜对面的那口井窝子。那是老北平城最寻常的风景,却在林海音的笔下化作时光的琥珀,封存着一个小女孩最澄澈的童年。

2025-03-07

热门推荐

阅读排行

备案信息

备案号:皖ICP备2023010793号-2

友情链接
所有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QQ:2140427459